4 people found this review helpful
Not Recommended
14.7 hrs last two weeks / 14.7 hrs on record
Posted: 6 Feb @ 5:57am

Early Access Review
不是评测,只是随笔,人偶尔要发发疯
在游戏中寻找的是?
每个人在玩这个游戏时会有不同的动机,为了获得文学性的体验,为了消磨时间,为了爽,为了弥补遗憾,为了感受甜甜的校园恋爱,为了当上学霸、成为校园传奇叱咤风云……而我清楚地知道,我在借游戏回忆青春,填补内心某些我无法言明的空缺。
现实行动抽象为游戏机制
因为故事背景设定比较贴近我的现实生活,当初玩demo时,游戏吸引我的一点是它的系统,消耗热情和精力进行社交(demo时还没有热情和动力),消耗信任同家长交涉,结交朋友可积累阅历,反思/日记机制消耗心情但能带来其他数值的增长,好友圈机制可能roll到好的或坏的加成,以及辩论时的逻辑、诡辩、暴怒相互克制的三角,细想一下还真是这么一回事。游戏映照现实,当然也可以反过来借游戏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。
对于青春的回想
我对校园恋爱无太大追求,写得太甜腻了我看得会尴尬,但老孟是理想型和理想自己的混合,我打出了个NE,如同老孟谈到好的坏的共同构成了现在的自己,说杀不死你的终将使你更强大,说人来人往聚散有时,说不管外界如何他心里有更高的目标。回首向来萧瑟处,归去,也无风雨也无晴,这种洒脱和坚定是我没有的,也是我想追求的,我会喜欢这样的人设,因为我在这类人身上看到了理想自己的一丝投影。
n年前高三某时候,全年级在礼堂开会,老师给每人发了个便签纸,让大家写下对未来的期望,我不知道写什么,没人看,随便写了个白日梦,当然,n年后的我在过着完全不相关的生活,当我在游戏里读档刷数值,走到传奇制作人结局,内心波动了一下,哑然失笑,仿佛若干年前掷出的石头在若干年后的赛博空间中掀起了涟漪。感谢“游戏”这种媒介创造出的无限可能性,描绘出的仿佛能改变一切的图景,尽管一切都在程序和文案的框架下。
像做了一场不长不短的梦,我们不是在玩游戏,我们是在重新书写自己的青春,每个人都只看到自己的那部分,梦中的场景褪色了但依然鲜活。游戏结束了,主角们的故事结束了,我也需要再次珍重地、郑重地、平静地与青春告别。
最后关于本游戏:
  • 画的饼没完全兑现(初高中剧情量相比于小学阶段显著减少,玩法上除了新增一个“人生观”没有新东西,基本是沿用老一套的玩法;已出场的人物线尚且没实装完,更不用说理应在中学阶段新认识的角色了)
  • 一些剧情可能不太符合现实情况/角色行为逻辑
  • 角色刻画问题(如脸谱化的坏老师)
  • 数值和剧情割裂
  • 现阶段仍有少数bug(如成就无法解锁、过场画面卡住)和错别字
  • 其他(场外因素、是否完整内容拆分成dlc的争议等等)
以上,现阶段不太推荐(随便刷一两周目荣誉点解锁实验室除外),既然众筹key差评不计入总评价,那打个差评好了,实际是中评左右
Was this review helpful? Yes No Funny Awar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