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3 Personen fanden diese Rezension hilfreich
Empfohlen
0.0 Std. in den vergangenen zwei Wochen / 2.8 Std. insgesamt
Verfasst: 26. Mai 2023 um 20:12
Aktualisiert: 26. Mai 2023 um 20:15

细细地品味了许久,要我给这部作品打好评,我是十分乐意的。然而问我“您推荐这款游戏吗?”我其实是有点犹豫的。诚如简介里所说,这部作品在剧情上是通过ASD“散乱”的思维写出来的,已经很难让正常人能够代入进去与角色共情,更别说本作在其他方面平庸甚至中下的表现。
因此,要我说这部作品到底是否值得入手,我的回答只能是:
如果你共情能力好,这个故事或许无法带来心灵上的震撼,但也一定能让你感慨良多,收获颇丰。
(或者说,看对不对你的电波吧。)
之所以我个人愿意给这部作品打好评,无非也就是剧情上的设计,尤其是后期的剧情,下面仔细讲讲这点。 (剧透)

整个故事中最有疑点的,或许就是姐姐在“我”高考前那残忍的态度与参加所谓“无国界医生”的决定。这里的设计很容易让人感到“姐姐”这个角色的动机不明,逻辑混乱。甚至“姐姐”对“我”所说的话自己就是矛盾的:如果收留“我”仅仅只是因为“不用发论文就能在市里数一数二的医院上班”,是为了待遇,为了前途,那么她十几年来对“我”无微不至的照顾又算什么?她完全可以只挂一个“收留孤儿ASD患者”的名号,而无需对“我”付出那么大的心血。况且如果只是为了所谓“更好的待遇”,那么她又为什么去参加“无国界医生”这种待遇极差,甚至连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证的工作?唯一的可能只有:姐姐是爱“我”的,从始至终都在爱着“我”。无论是长达十一年的陪伴与照顾,还是参加“无国界医生”后仍然把“我”送给她的戒指戴在手上,都可以证明这一点。但我们还是要回答这个问题:姐姐到底因为什么如此残忍地拒绝了“我”?
实际上,之前和一位女性朋友聊起过这个剧情。一个很有说服力的回答便是:姐姐从不认为“我”和她的关系有爱情的成分,亦或者说,“爱情”反而是对“我”和她关系的玷污。“爱情”是一种激情,一种渴望,它就像是一场探险,寻求着刺激与快感,探求着神秘与未知,是生命底层的野性。而“我”和姐姐的关系显然不是如此,也不该是如此。姐姐从头至尾,与其说是个贴心而充满爱意的“姐姐”,不如说是个纯粹的“母亲”(“母亲的初恋”“如父如子”的标题似乎就有这么个意思),那是一个温暖、安宁、归属感的代名词。而所谓“母亲”的感情,往往是一种“去性别化”的纯粹的“爱”。例如女娲造人这样的传说中,女娲并不是和男性交合而产出人类,而是无性繁殖。而自己的男孩因为一点青春期荷尔蒙的作用,居然想把自己和他的关系发展为“爱情”。这是对“母性”的一种亵渎,是姐姐完全不能容忍的。因而才会有了那些台词“你以为我有多喜欢你(或你有多喜欢我?记不大清了)吗?”之类。而选择“无国界医生”很有可能也是出于守护自己与他的这份纯真的感情,毕竟,万一什么时候自己也“动了情”呢?
然而这个回答并不能让我感到满意。首先,所谓“爱情”,真的仅仅只是一种激情和欲望吗?我不赞同包括故事中“我”所认为的那样,“爱情”和“亲情”是两个泾渭分明,互不侵犯的概念。“爱”,一切的“爱”,应该是同一件事情。一种社会性的“爱”意味着“渴望让对方能够拥有长久而充实的快乐,渴望让对方能自由自在地挖掘自己人生的可能性,渴望看到对方因为自己而露出的幸福的微笑”,这种感情可以存在于丈夫与妻子之间,父母与儿女之间,兄弟与姐妹之间等等。这意味着责任与承诺,和多巴胺与荷尔蒙驱动的“生命本能”有着本质的区别。显然,无论是姐姐对“我”的感情,还是“我”对姐姐的感情,都是(或至少含有)这种社会性的“爱”。“我”优异的成绩和学医的志向多少都有这方面的考虑。
那么,问题的答案究竟是什么?姐姐到底出于什么对“我”这样一个“他也爱我,我也爱他”的异性做出如此残忍的拒绝?
就我个人看来,答案其实很简单:所谓“爱”,不只是对对方的 “祝福” ,也是对对方的 “诅咒”
我们不时能够看到这样的新闻:一位老人将自己照顾了近半辈子的残疾老伴推下河淹死,称自己“只是累了”。我们不时也能听到这样的闲聊:哪个年轻人照顾自己瘫痪的母亲十几年,结果她去世的时候这年轻人居然一滴眼泪都没流。任何“爱”,社会性的“爱”,要承担责任的“爱”,都意味着巨大的限制与束缚,并且到最后自己可能毫无收获。steam上有部作品《看火人》就表达过类似的问题:男主角的妻子同样患有精神疾病(似乎是30多岁就患有艾斯海默症还是什么,也记不清了),多年里常常陷入精神崩溃的境地,男主同样对她加以无微不至的关怀,然而却几乎帮不了自己的妻子,病情依旧恶化,而且因为这个疾病,妻子对性交的抵触使得两人40多岁时也没有一个小孩。或许男主也只是“累了”,不愿意再面对自己无论付出多少心血都拯救不了的妻子,不愿面对放弃这样一个“毫无希望”的妻子后,社会对自己的谴责,从而选择了“森林看火人”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职业。上岗的第一天,女主(他的上司)就在对讲机里很“冒犯”地问他:来当看火人的往往是为了逃避生活,你的生活又遭遇了什么呢?
所谓“看火人”,和“无国界医生”是否有很多相似之处?
那老伴残疾了的老人,得付出多么大的心血,去照顾自己的伴侣几十年之久;那母亲瘫痪的年轻人,又得花掉多少的青春,去看护一个离死也不远了的亲人;《看火人》的男主又得扛着多大的负担,去让自己的妻子生活下去;而本作里,姐姐又承受了多少大的压力,耗尽青春十余载,把“我”这样被父母抛弃的ASD患者抚养大。而现在,生活却还要求她在“我”和“初恋”两者间做个二选一的题目。对于姐姐来说,可能真的只是“累了”吧。“累了”,可决不是身体上的劳累(想必“无国界医生”肯定更累)。而是在巨大的社会与家庭的压力面前的心累。相反,去参加“无国界医生”,每天只需要把心思放在“治病救人”上,铆足劲去工作就好,再也不用去想别的事情,反而来的更轻松。至少心灵上不再需要受社会与人际关系上各种矛盾对自己的折磨。虽然这是一种逃避,一种相当于在人生的选择题上有ABCD四个选项,而姐姐填了个E上去,约等于啥也没填。只不过,没填或不填答案,本身已经是对它的一种回答了。而这种逃避,至少也是一种“高尚的逃避”。

然而这些仍然只是一个说法。作者自己也在知乎的杂谈里表示,她自己也无法说清楚所谓“真相”是什么,因此这个故事的解读就交给了它的广大读者。以上已经是两个解读的角度,就此这部作品要是挖掘起来其实是很有看头的。尽管叙述方式有点难以让人代入,但是就其广阔的解读空间以及思想成熟度而言,这样的故事在我眼里已经称得上是“文学”了。这也是我十分乐意给本作打个大大的好评的原因。

下面说说其他让我很无语的地方。
首先是美术。看别的评测说本作美术在国G里中规中矩。然而在我看来,一个更准确的说法是:本作的美术和别的国G一样稀烂。 从CG到立绘,到处都有肉眼可见的 画面崩坏 。这样的美术水平你去街上随便抓一个美术生过来都能帮你画出来(说真的,现在一边是极其内卷的绘圈,一边是各种美术崩坏的国G,实在讽刺,不得不感慨国内真是片文化盐碱地)。然而一部作品的下限完全就是靠美术撑起来的。steam上有一部《一生推不如一生恋》,剧情相当平庸,但是其优秀的美术仍然让那部作品有很可观的销量。全年龄名作《ATRI》的剧本也算不上优秀,但奈何人家美术做的实在是太漂亮了,加上优秀的演出与配音,真的很难让人不对它产生好感。至于那些“纯情三消游戏”,就纯粹是以美术为整个作品的核心了,换句话说,美术优秀的作品,剧情写的再脑残,都有人愿意冲着那几张CG买单。而本作的美术已经不只是平庸,简直可以用“敷衍”来形容,明明稍微调整一下就能避免的问题,例如人物姿势、眼神等等,硬是留在那里不解决。像那张姐姐抱着“我”的那张CG,姐姐那阴沉的眼神都让我感觉这哪是照顾了我十一年的姐姐,分明就是个连环女杀人犯啊。
美术稀烂的后果就是,演出效果也是极其稀烂。很多人物台词和立绘几乎对应不上。或者说做美术的就没画几张立绘表情,导致做演出的大哥根本没法做。此外答辩般的CG演出大哥用再牛逼的方式插入到剧情中也还是答辩,就比如姐姐和“我”在沙发上深情对视的那张。此外人物立绘的色调与场景往往不一致,黑夜场景里的人物还是和白天场景中的一样亮,这明明就是调个滤镜就能解决的问题。甚至立绘与立绘之间的色调都不一致,例如姐姐的“初恋”整体色调比其他立绘灰暗许多。以及人物光影和场景也不一致,光源明明在右边,人物的高光却在左边。更令人发指的是,演出居然还会搞立绘的 【镜像反转】 这种灾难级别的操作!!!一个镜像反转不仅会直接导致立绘与立绘间的高光出错,还会导致“挂在右边的名牌突然变到左边去了”这种给玩家巨大违和感的情况。我在其他的作品中从来没见过还会有演出直接把人物立绘【镜像反转】。。。。。。
好像各位会觉得,上述的这些问题都是和细枝末节的问题,不足为奇。然而所谓的“细枝末节”,其实就是整部作品成败的一大关键。你去看看西方导演的那些小众电影,同样是强烈的自我表达,同样是一般观众看不懂的剧情,但它们仍然被认为是优秀的作品,就在于它们能把这样的细枝末节处理好,能把人物的每一个微小的变化处理好。就算看不懂,也能让一般观众感受到作品那细腻的情感,并为之震撼。而本作如此一坨的美术与演出,首先就导致了巨大的“廉价感”,即给人一种在橙光上玩粉丝自制游戏的感觉。加上常人不太能接受的叙事方式,这部作品像其他国G一样爆冷绝不是没有理由的。
其他方面,配音和音乐,能挑刺的地方不是很多,但仍然是中规中矩,看不到亮点,没法撑起整部作品的质量。

总而言之,我个人很喜欢这部作品的故事,单就剧本来评价,还是很不错的作品,但作为一部视觉小说而言,这部作品实在是太emmmmm了。只能推荐那些对文字、对情绪的感受力比较强的人来玩。
War diese Rezension hilfreich? Ja Nein Lustig Preis verleihen